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,通常由细菌引起,主要影响骨髓和周围组织。它通常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转变而来,虽然全身症状大多消失,但在局部引流不畅时仍可能出现全身症状。常见病因包括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、细菌感染、免疫系统异常、遗传因素以及创伤、手术、放射治疗等其他因素。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主要由病菌侵袭骨髓而形成的炎症,持续时间长,病情反复。其主要症状表现如下:
1.局部肿痛: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受到炎症刺激,可能出现局部肿胀、骨质增厚、表面粗糙、有压痛感等现象。这种疼痛可能会加重或缓解,但通常不会完全消失。
2.脓肿破溃: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肢可能出现脓肿破溃,皮肤出现窦道,有时可以从小块死骨片中看到从窦道中排出。伤口可能长期不愈合,即使愈合后也可能再次裂开并出现炎症。
3.皮肤湿疹样改变:当炎性分泌物持续刺激窦道周围皮肤时,患处可能出现湿疹样改变,表现为皮肤变薄与表皮脱落,可伴有局部皮肤水肿和色素沉着。
4.全身症状:慢性骨髓炎可能伴有全身症状,如发热、寒战、出汗等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贫血、身体乏力、面色苍白以及消瘦等症状。
5.活动受限:由于疼痛和炎症的影响,患肢可能出现活动受限,肌肉萎缩。
请注意,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,且可能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。因此,如有疑虑,请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。同时,遵循医生的建议,积极配合治疗,以控制病情的发展。